GPS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

2008-05-20 10:23 出处:51GPS 作者:51GPS世界网 责任编辑:liangzhineng

  GPS在抗震救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位,二是导航。

  一、定位

  使用者持GPS设备到达救灾中的某个地点时,通过定位得知经纬度坐标,对于有电子地图的GPS设备,还可以获得与其它地物的相对位置。获得位置信息后,可以通知指挥部、后援部队、其它合作部门等,为他们明确目的地位置。例如在小分队到达救援现场后,如需要人员增援、物资增援、设备增援等情况时,可将所在地经纬度通过通讯工具报告指挥部。

  后援部队从陆、空、水路,利用GPS设备进行导航,便可以最快速度抵达。另外对可能产生二次灾害、有其它危险的区域,也可以通过共享位置信息来让其它人员避免经过。

  实现这一功能可利用的设备,主要是手持式GPS,国外品牌GARMIN、麦哲伦,国内品牌TATO,均有这类设备。手持式GPS可以进行各种点、线、面数据的采集(也称GIS数据采集),精度通常在7~15米。也有精度达到亚米级甚至更高的GIS型手持GPS、测量型GPS,不过这些设备通常是用在灾前的精确监控,以及灾后对水库、大坝等特殊建筑的精确监控中。

  便携式车载导航仪、PDA式GPS、GPS手机,以及PDA配合蓝牙GPS等主要应用于车辆导航的产品,通过内部安装的导航软件或定位软件,也可以实现这一功能。但目前国家已有规定导航软件不能显示经纬度坐标,因此只能通过与其它地物的相对位置来定位。

  此外,通过对大量相关地物的定位普查,进行统计分析,也可以为开展救灾与灾后重建的指挥、调度、管理、统筹和各项决策提供依据,有利于对灾情信息快速上报和共享。在灾后重建的交通、农业、卫生、房屋重建、灾害预防等各方面的野外工作中,利用GPS的定位功能进行数据采集、计算(如长度、面积计算)和统计,可应用于整体或局部区域的决策、施工、综合治理。

  二、导航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得知目的地的位置后,利用GPS可以让救援人员迅速导航到目的地。

  在道路没有毁坏的区域,通常是灾区的外围区域,可以利用各种车载导航设备进行导航。在灾区通常使用手持式GPS来进行导航。原因一是由于地震导致道路毁坏无法按照导航软件规划的路径来先进,二是在乡镇一级区域导航地图不够详细,三是导航软件通常只有基于道路的智能规划功能,在点对点的直线规划方面不够直观。

  手持式GPS可能通过航点、航线、航迹三种方式来导航。航点导航指通过输入已知点的经纬度坐标,在GPS设备中生成一个航点并将其设为目的地,即可进行导航。航线导航指通过输入多个已知点的经纬度坐标,在GPS设备中生成一条航线,即可进行导航。航迹导航有两种情况,一是自己用GPS设备行进时开启记录航迹功能,在到达目的地后将自动生成一条航迹,可利用它进行返航导航;另一种情况是通过他人共享的航迹数据,直接进行导航。

  手持式GPS通常还具有报警功能,包括偏离航线或航迹、接近航点、到达目的地附近等方式报警。

  除以上区别外,手持式GPS在三防性能、耗电性方面通常都优于车载导航设备,因此更多地应用于抗震救灾工作中。

  此外,监控类的GPS设备也可用于抗灾工作中对人员和车辆的监控、指挥和调度工作。这类设备通常是利用内置手机卡的通讯功能来传输位置等信息,依赖于通讯网络来实现监控、指挥和调度功能。而地震往往导致通讯中断、道路中断,救灾人员也往往比较集中,我个人觉得在中心灾区应用不是很多。

文章页底部微信二维码